數百萬點閱數的背後: 數據造假產業鏈
誰分享了你家的網路廣告費?
(一天百萬的點閱數, 誰曾經認真地看了你的廣告?)
國民黨為何一敗再敗? 且是慘敗!
(臉書分享一天能夠轉發百萬份的文宣, 傳統郵寄的印刷成本與效率為何?)
多少淘寶業績乃20%的廠商所造假的?
(皇冠與鑽石等級的信譽原來是刷出來的!)
自媒體(We Media/個人媒體):臉書、微博、微信、部落格、論壇
因為對於網路自媒體的過度崇拜與信任,
台灣網民瘋狂地在網路自媒體上面追求點閱數和按讚數.
當一切的知名度或榮辱可能來自千倍百倍的灌水,
不論劣幣驅逐良幣, 或魚目混珠, 台灣的社會價值觀正在嚴重地被扭曲.
《经济半小时》 20160317 3·15在行动:
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購物的方式,在網上,
消費者往往根據網店的銷售排名和好評量來決定是否購買一種商品,
而對於開網店的商家來說呢,銷售排名和好評量也同樣非常重要。
但是近年來,有人就打起了這方面的壞主意,
虛假訂單、虛假評論和虛假的信譽被當做商品來買賣。
淘寶刷單平臺的兼職流程:
百萬刷客下單前 會四處逛逛
刷客收空包裹 須給出好評
提前給好評 會被查封平臺賬號
爭分奪秒 兩天刷單247個
註冊10多個賬號 淘寶刷信譽月賺萬元人民幣
拉刷客有提成
商家自行放單 傭金三分之一歸公司
淘寶刷信譽成騙人工具
註: 這種刷信譽的行爲, 屬於欺詐; 店家和刷信譽者都是刑事犯罪!
微信數據造假產業鏈
上游:招募微信推廣員手動刷量
中游:建立網站微信刷量體系
下游:在線客服專業指導用戶
微博黑色公關產業鏈
第一步:談好攻擊目標,開始惡意造謠
第二步:多個賬號聯動,傳播企業負面謠言
第三步:企業花錢消災,草根大號收錢刪帖
類似facebook的大陸自媒體微信曾經測試且公布其公眾賬號之點閱數和按讚數,
所公布之部分公眾賬號的點閱數和按讚數,讓其他的眾多自媒體一片哀嚎。
在擁有13億人口的大陸, 很多此前號稱每篇文章點閱數幾萬、幾十萬的公眾號,
實際的點閱數卻只有數千。既然騰訊如此, 其他微小型的自媒體應是更加不堪。
騰訊只得表示,將大力打擊虛假的點閱/按讚等蓄意刷粉行為,
並且封停微信平臺上之假貨和欺詐等灰色產業鏈的商業流程。
海量的微博粉絲有什麽作用呢?
業內人士對此進行了揭秘,比如現在微博江湖中公開的叫價是:
擁有15萬粉絲的賬戶,轉發一條廣告信息的價碼是400人民幣;
有20萬粉絲,轉一條給500人民幣;
有30萬粉絲,600人民幣……
具備人口優勢, 隨著數據造假產業鏈的蓬勃發展,
經由自媒體之點閱數/按讚數的操作, 直接介入或以提供粉絲名單的方式,
大陸所擁有的軟實力, 已經足以影響台灣自媒體的營運; 關鍵在於做不做?
例如:
1. 形塑一個馬無能總統
2. 創造一個小英主席
3. 按讚出來一個台北市長柯P
4. 點閱出來一個綠色政府
5. 影響台灣任何產業/公司/品牌/明星/政客等等的生死榮辱.
6. 決定台灣的是非黑白
7. 吸乾大部份小資/個體戶的資金, 癱瘓台灣的微小型企業.
例如, 廣告灌水; 點廣告賺錢(每次點擊:最高達$0.02美金)
===>
只有2300萬人口, 某些網路圖文信息, 擺著數十萬或數百萬的點閱數,
遠遠超越14億人口的大陸平均值, 究竟多少是真實的? 我在下面告訴你:
註: 在痞客邦(pixnet,台灣自媒體的龍頭), 點閱數一萬, 便有機會擠進熱門的行列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在某個網路論壇(其版規明文: 禁止指稱、影射其他會員為黨工、網軍或工讀生),
該網站的一個網頁之廣告數量約十個左右.
從上圖, 某位正規會員的熱門帖子(未曾使用臉書的分享功能)
點閱數: 3354; 回覆數: 23
假設每兩次回覆, 經常性訪客便會點閱一次, 可以算出
該網站的經常性訪客總數, 應該少於 3354 / 23 X 2 = 292人
估計在該網站活躍的特殊會員(常發帖,少回文)約有20組,
配合不發帖卻喜歡口水的回文, 便壟斷了整體網站的內容和品質,
下面被我所舉例的圖片顯示了:
- 都啟動了臉書的分享功能(分享數量約數萬)
- 一般都在兩天左右, 就把點閱數衝到一百萬以上
- 我不知道該網站的廣告費用是如何計算? 如何分攤?
- 正規會員在總流量的貢獻小於百分之一, 該網站的設計或服務品質, 並不是很理想.
- 不知轉寄名單從哪兒買來? 可能大陸; 不知點閱數被分享到哪兒去? 或許大陸.
議題: 網路自媒體乃虛擬世界的公共場所!
1. 在台灣似乎不必註冊, 且沒有法令可加以規範!?
2. 如此這般地剝削小資/個體戶的廣告費, 似乎不必繳交任何稅金!?
[ 以下圖片, 若下載, 尺寸應該較大且較清楚! ]
上圖相當神奇, 與下圖同一個會員, 分享數分別為24與9.9萬; 但點閱數都超過200萬.
可能的解釋: 垃圾模式, 多層次轉寄/轉發, 團隊運作, 等等
百度手機衛士報告:遊戲類惡意扣費軟件排名居首
據百度手機衛士發布的《2014上半年移動安全報告》(以下簡稱報告)顯示,
截至2014年6月,累計發現的病毒軟件數量超過180萬,其中惡意扣費類軟件占比72%
遊戲、系統工具、影音圖像類惡意扣費軟件數量最多,
占比分別達到32%、28%、21%,位居前三位。
百度手機衛士還公布了用戶感染量排名前10位的惡意吸費應用軟件。
排名前三位的惡意軟件分別是“Phone Guard”、“功夫熊貓3”、“音量管理器”,
其中僅“Phone Guard”這一病毒的感染用戶量就超過186萬,
而“功夫熊貓3”、“音量管理器”兩個病毒均感染了20萬以上的用戶。
據百度安全專家分析,這三種病毒均可以通過後臺私自
發送扣費短信,攔截扣費提醒短信,自動下載付費程序等方式扣取用戶費用。
百度和魏則西死亡事件
中評社2016-05-04
魏則西,風華正茂,罹患絕症,他是不幸的,
更不幸的是他在求醫問診路上被誤導,導致人財兩空。。。。
回到百度與莆田系醫院的“聯姻”。
一個是形成壟斷事實的搜索巨無霸,
一個是在民營醫院中具有最大版圖的商業醫院,
它們一旦聯起手來,後果無疑堪憂。換言之,
那些缺乏辨識能力的患者,只要搜到詳實信息,就一定想到百度;
而只要想通過百度找醫院,就很難跳出莆田系的掌心。
如果碰到其中惟利是圖的莆田系醫院,就一定在劫難逃,魏則西就是一例。
如何避免魏則西式的悲劇,不少人開出的藥方往往有兩點:
一是百度應盡快消除過於逐利的競價排名,不能給錢就推廣;
二是應該加大對莆田系醫院的監管。
北京「互動百科」的造假商業行為
提到百科詞條,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了獲取科學知識的來源。
可是北京「互動百科」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卻把它變成了牟取金錢的渠道,
把百科詞條做成了一樁生意。百科詞條,本該是人們可以信賴的知識共享平臺。
可當它成為牟利工具的時候,不但信息的準確性變得真假難辨,
甚至有時候,還可能變成「虛假信息」的放大器。
(《經濟半小時》 20170317 3·15在行動:變味的“詞條”)